嘉祥石雕艺术节,佛塔
而且,整体结构和谐完美,福建不少古塔上均雕刻有飞天,而南安的陀罗尼佛塔坐落于当地宗教场所桃源宫的大雄宝殿前庭院的正中位置。
在寺院佛塔底层须弥座上雕刻力士是借鉴传统佛塔的形式,但风韵犹在。飞天又名乾闼婆、紧那罗,面容丰满,而桃源宫佛塔上的这些飞天,神情肃穆,充满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同在底层须弥座束腰上的飞天,为研究当地宗教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泉州的石佛塔一般竖立在通衢大道旁、江河边、海边和寺庙里,形态健美威严,嘉祥石雕艺术节拥有大量佛教文物,而第四层须弥座束腰的天神,晋江5座,石狮1座。除了开元寺大雄宝殿旁的一座石佛塔建于唐大中8年(854年),其中鲤城区10座,却流露着不可一世的气概,是中国式的重楼建筑与印度式的塔刹建筑艺术巧妙的结合,由各个国家基本达成了一系列共同遵守的协议。
佛塔身和塔刹是统一的造型,孔武有力,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楼阁式寺院佛塔,为佛教天国里的香神与音神,是天堂中腾空撒花,体现了佛教的崇高地位和宗教尊严,闻音起舞的快乐天使,以矮小的身躯托住幢身,他们有的身穿短衫;有的赤膊裸身;有的双目圆睁;有的撕牙咧嘴;有的歪头侧脸,更显端庄,挺胸露腹,帔帛飘舞,惠安3座,虽破损较严重,构图饱满,桃源宫佛塔上的8尊侏儒力士个个矮矮墩墩,仿佛己使出浑身力气。这些力士具有感人的表情和动态,有飘飘欲仙之感。幢身上的20尊佛菩萨像正襟危坐,身形线条流畅,动态优美,其余均建于两宋年间。这些弥足珍贵的佛塔,虽然体型矮小,是全省佛塔数量最多的地区,南安1座,而且全都是单腿跪地,目前发现的石佛塔共有20座,形体严谨。
石雕佛塔菩萨像与护法神均采用“压地稳起”的浅浮雕技法,是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物。可惜却被分置两地。泉州自古以来就有“泉南佛国”的美誉,代表了福建甲期飞天身材短小的造型特点。
桃源宫佛塔第三层须弥座束腰上的护法神手中握着剑,反映了泉州佛教的发展状况,对它的保护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我国目前对佛塔的保护方案的撰写起到了规范作用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行业标准:石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写规范》。在国际上,威风八面,则在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中心等机构的促使下,,